四十年,不止是品质,更有创新!
8月15-22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项目(New Green Line,NGL)”先后在重庆市和云南省临沧市举办了“关注流域综合生态修复”国际培训。来自中国水利部、省市县级水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农业部门和技术单位共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会由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水利部国合中心”)主办,云南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承办。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以下简称“澜湄中心”)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以下简称“TNC”)的专家向与会人员系统地分享了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估和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案例。水利部国合中心主任石秋池女士首先简要介绍了项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着重维护良好的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逐步将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常态化。重庆市水利局副巡视员罗治洪、云南省水文局局长李伯根分别介绍了本地区的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和NGL项目进展,并向与会人员表示欢迎。
TNC中国淡水项目总监李丹宁介绍,河流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是由水质、水文情势、连通性、栖息地和生物组成五大要素决定的,这五大要素的改变就是对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威胁。因此TNC在参与河流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长江干流还是其重要支流的保护和修复,都会以流域为单位定量,评价这五大属性的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目标和保护策略。
水科院的专家介绍了国内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进展。自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启动了国内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估工作,制定了一套涵盖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化学、水生生物类指标的生态健康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的指标体系,先后发布了《全国重要河湖(试点)健康评估工作大纲》和《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导则与方法》,在我国七大流域试点地区开展了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在指导地方河湖管理与保护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New Green Line,NGL)”项目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作为执行机构,联合中国水利部以及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开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传统水利工作中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技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利工作紧密结合,丰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从而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和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同时,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加强,促进中国水资源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基于实地考察、资料收集与分析,NGL项目选择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云南省普洱市的景东县和镇沅县,以及重庆市的巴南区和江津区作为项目试点区域,并分别确定了试点河流。项目实施期为四年。未来,该项目将尽快开展数据收集和试点地区河流健康评估工作,为下一步的河流保护与修复实践做准备。